近些年围绕宝能系的讨论,常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中备受关注的,更是宝能系与其控股参股的上市公司进行的一系列“股东内斗”。继今年3月宝能集团官方渠道公开表示其子公司要增持上市公司南玻集团股份被监管质疑为“忽悠式增持”后,这次对另一家上市公司又上演了新戏码。
据了解,7月12日“宝能系”股东中山润田在宝能集团官网发布声明。中山润田实名举报火炬集团等国资股东涉嫌虚假诉讼、操纵证券市场,指出这造成了上市公司中炬高新公司及股东、广大投资者(约6. 7万名)约500亿元巨额经济损失。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此次事情意味着继监事会自行召集股东大会提议罢免“宝能系”董事后,中炬高新股东内斗再度升级。
丢失多个董事席位后,宝能系接连两次违规信披
在本次举报事件前,中炬高新的股东之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7月7日晚间,中炬高新公告了公司监事会自行召集临时股东大会,决议罢免4位带有宝能系背景的董事。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被罢免的董事之一,何华女士曾在2022年开始担任中炬高新董事长,但目前担任宝能投资副总裁。但即便没有本次事件,她在宝能也面临诸多难题。根据宝能欠薪员工记录的信息,今年 7月3日,常熟市公安机关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传唤了宝能集团副总裁何华,宝能汽车集团执行总裁陆幸泽。而7月5日,深圳龙华区人力资源局也就宝能汽车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向龙华区公安分局法制科转移资料。
出于转移矛盾或其他考虑,7月12日中山润田在宝能集团官网公开发声,举报中山火炬工业联合有限公司、中山火炬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涉嫌虚假诉讼、操纵证券等事项。在外界看来,这一行径被视为宝能系因丢失上市公司董事席位做一场反击。
而上市公司大股东火炬集团也不甘示弱,随后发表声明中反驳中山润田捏造虚假事实,有意诬告陷害。当天晚上,上交所也下发《关于对中炬高新技术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媒体报道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对本次事件始作俑者的中山润田提出三点要求,可以大致理解为让其不要滥用大股东权力、不得滥用媒体渠道向市场发布有关于上市公司的信息、不得滥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渠道:
一、上市公司大股东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相关规定,规范行使股东权利,不得影响公司治理和经营正常运作。
二、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媒体向市场发布有关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时,应当审慎客观,避免对市场和投资者产生误导。
三、上市公司大股东应当遵守信息披露原则要求,不得滥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渠道,发布不符合相关信息披露内容和格式要求的公告。
但中山润田却“无视”监管要求,反而是7月14日再次于宝能官网再发声明,对工业联合及火炬集团声明进行驳斥和反问,似乎有公开激化矛盾的意图。
宝能正在挑战资本市场监管规则?
宝能系在短短3天内2次违规信披,似乎已成事实。
在资本市场的监管层面,宝能系公司中山润田作为中炬高新大股东,无视监管部门要求,接连两次践踏上市公司治理规则,违规信披,扰动市场,一定程度上引发中炬高新股票连续3天下跌,严重损害了全体投资者利益。
资本市场绝不是法外之地,由不得任何企业或集团恣意妄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 “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相似的经历,也曾经发生过。2020年9月16日,梅雁吉祥第一大股东广东能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能润”)收到广东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其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广东证监局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230万元罚款。同时对徐显丰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23万元罚款。
截止目前,针对宝能的举报事件,中山火炬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获得受理。中山火炬发布的郑重声明显示,“鉴于2023年7月12日,中山润田投资有限公司在宝能官网发布有关我司及相关方的不实言论,其内容已严重侵害了我方的商业信誉,并对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为保障我方的合法权益不受继续侵害,我方已就中山润田投资有限公司的侵害行为向公安机关报案,并获得受理。我方将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坚决打击破坏和干扰正常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切实保障公司的合法权益。”
那么,这场闹剧将会如何收场?我们拭目以待。